威海市财政局2023年度重点工作落实清单(1月-6月) |
序号 | 重点目标任务 | 牵头 单位 | 责任 单位 | 季度推进计划 | 办理落实情况 | 推进落实过程中的问题梗阻或需提交市级层面研究解决事项 |
七、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
96 | 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挤出更多资金支持基层“三保” | 市财政局 |
| 一季度:严控行政运行成本,2023年市直部门运转类支出同口径不超过2022年总量,五项经费原则上继续维持“零增长”。合理编制“三保”预算。 二季度:严格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约束。集中清理存量资金,对结转超过一年的财政资金,一律收回统筹使用。 三季度:加强“三保”运行监控,严格进行支出进度与序时进度比对,保障“三保”支出优先顺序。 四季度:完成年度预算目标及全年“三保”支出计划,确保执行进度达到90%以上 | 1、 2023年市直部门运转类支出安排43707万元,同口径不超过2022年总量,五项经费原则上继续维持“零增长”; 2、对结转超过一年的单位资金进行梳理,收回统筹使用8355万元。同时,对结转超过一年以上的财政资金进行梳理,进一步强化存量资金统筹。 | 无 |
97 | 完善惠企、助企政策体系,抓好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力度不减 | 市财政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 | 一季度:完善大抓经济扶持政策体系,出台“1+N”涉企扶持政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强化资金保障,将支持企业发展的资金作为重要保障事项,加大支持。严格落实收费基金目录清单公示制度,将所有现行的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考试考务费项目目录清单,通过市财政局官网进行公示,及时更新,确保目录清单内容完整、准确有效。加强各部门工作协同,通过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培训,结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解读,让纳税人充分了解税收政策,知悉税收政策的执行口径。 二季度:积极对上争取,关注工业强县、十强产业等上级政策动向,为我市企业争取政策份额。督促部门尽快启动项目评审,加快资金拨付进程。及时公开公示收费基金政策文件,我市对中央、省出台的各项收费基金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及时在市财政局官网“非税收入管理”栏目公开,并及时通知各区市及各有关部门,确保收费基金政策及时贯彻落实到位。通过政策执行疑点筛查,加强内部税收政策落实监控,结合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加强优惠政策管理。建立政策辅导台账,定向推送优惠政策解读、开票申报要点等内容,开展精准“滴灌”式辅导。 三季度: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资金争取9月底拨付到位。严格落实涉企收费动态监测机制,按照《威海市财政局关于建立涉企收费动态监测机制的通知》(威财办发〔2022〕1号)要求,设立涉企收费监测点40个、聘请涉企收费监察员16人、公布省市县三级涉企收费监测“直通车”电话,为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强小微、高新、研发费加计等重点税收优惠政策监控,组织开展风险应对,开展高新技术初审和复审企业涉税指标核实,让纳税人“精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综合分析纳税人申报、开票信息,筛选应享未享、不应享受已享受、错误申报疑点信息,逐条逐户开展核实、辅导、更正、退补税等工作,确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四季度:做好涉企政策资金的绩效跟踪和评价,掌握政策效果,提升政策效能。总结减税降费、涉企收费相关检查工作及落实情况。 组织开展高新技术初审和复审企业涉税指标核实;做好季度申报享受研发费加计政策落实。通过税收执法督察,进一步发现税收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督导问题整改。 | 政策宣传:深入开展“春风入万企 问需解难题”大走访大调研专项服务行动,结合“听您说·威您办”问需走访活动,针对性抓好问需解难和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已完成3.9万户企业走访,通过鲁税通征纳互动平台将“齐鲁·税惠通”政策快查工具包2.0版发送至全市企业,先后推送16批针对性政策指引,宣传落实落细延续和优化实施的部分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确保政策直达快享。 政策落实:落实好“六税两费”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暂免征收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优惠政策,持续提升优惠政策减免落实质量。开展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专场培训,重点围绕政策要点、办税流程、申报表填报等内容做好政策宣传,确保各项优惠政策为纳税人应知尽知。同时,对享受高新技术、研发费加计扣除等重点税收优惠事项的企业,建立税收优惠台账并逐户对接,开展点对点宣传辅导。加强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按照适用政策,做好个人所得税的辅导和落实。加强加油站税收监管治理,坚持问题导向,抓牢发票管理、堵漏增收、协同共治三个关键,防范发票虚开、税款流失、监管缺失三个风险,监管水平全面提升。 1-5月份,共落实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3.53亿元,一是新增减税降费7.1亿元,如小规模纳税人减征、免征增值税优惠4.07亿元,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1.14亿元。二是增值税留抵退税6.36亿元。三是阶段性缓缴企业社会保险费806.59万元。
| 无 |
98 | 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加大财源经济培育力度 | 市财政局、市税务局 |
| 一季度:牵头制定加强税费共治、力促税费增长的20条措施,进一步提升财源建设成效。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目标42亿元。 二季度:积极推动加强税费共治、力促税费增长的20条措施落实落地,切实提升税收监管成效,凝聚以管促收合力。二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目标37.9亿元。 三季度:深化落实加强税费共治、力促税费增长的20条措施,在推动税源监管和挖潜增收上持续加力,力促税费稳定增长。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目标30.7亿元。 四季度:持续提升税费监管水平,巩固加强税费共治、力促税费增长的20条措施成效,提升财源建设成效。四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目标31.5亿元。 | 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量增质优”目标要求,狠抓以管促收和收入质量监控,着力提升税收监管水平,牵头制定了加强税费共治、力促税费增长的若干措施,积极构建税费共治格局,推动大企业、外资企业、外贸企业、建设项目、零散税源、税收风险、非税收入等方面管理质效不断提升,为地方财源建设贡献应有之力。 1-5月份,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79.8亿元。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目标91.3亿元,力争圆满完成。 | 无 |
99 | 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加强基层财政运行监控 | 市财政局 |
| 一季度:足额编制“三保”预算,做好年初预算执行,确保刚性必保支出足额执行到位。 二季度:集中清理存量资金,对结转超过一年的财政资金,一律收回统筹使用。 三季度:加强直达资金管理,强化基层“三保”运行监控,严格进行支出进度与序时进度比对,保障“三保”支出优先顺序。 四季度:根据国家和省级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出台《关于深化市级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做好重点支出保障。 | 1.足额编制“三保”预算,2023年“三保”预算217.98亿元,截至5月份,“三保”预算执行率33%,剔除政策性因素外,预算支出进度合理。 2.聚焦“改革创新”,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理念,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22年度预算管理先进市”,获得省级奖励资金1000万元,纳入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重点工作予以表彰。 | 无 |
100 | 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确保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 | 市财政局 |
| 一季度:拟定2023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点。结合预算一体化系统,开展2023年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编报工作。 二季度:开展2022年预算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开展2023年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编报工作。开展2023年事前绩效评估工作。 三季度:开展2023年预算项目中期绩效监控工作。开展2022年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工作。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工作。 四季度:开展2023年预算项目末期绩效监控。开展2023年区市政府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开展2024年预算项目绩效目标指导编报工作 | 完成2023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点拟定工作,以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为中心,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预算绩效闭环管理,深化拓展预算绩效管理覆盖范围,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支撑体系建设。 结合预算一体化系统,完成对全市89个部门单位,共计810个项目绩效目标编报入库审核工作,有效推进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一体化融合,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完成对67个市级部门的2023年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编报工作,进一步落实部门主体责任,提升部门整体履职成效和核心业务实施效果。 开展对市级预算部门、单位2022年所有项目支出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持续开展新增政策、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工作,为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无 |
107 | 实施重点财源企业培植工程,每年评选表彰一批纳税明星企业和纳税新星企业,对稳增长、保就业、税收贡献度高的企业和新增的连续3年稳定纳税企业,给予一定政策支持 | 市财政局 | 市税务局 | 一季度:组织符合奖励政策的企业所在区市财政部门提报数据。 二季度:根据税务等部门审核的企业税收、就业情况,完成奖励资金的测算工作,并将资金下达至区市 | 根据政策规定,市财政局已组织区市财政部门对符合政策规定的企业进行申报,并完成了2022年度财源建设奖励资金测算,待市政府会议通过后,将资金分配下达至区市。 | 无 |
184 | 加大对国企和融资平台举债融资的管控力度,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 | 市财政局 | 市国资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 一季度:做好全口径债务摸底排查工作。对各区市各开发区政府平台相关各类债券摸清底数、研判风险情况,提出化解应对措施,报政府专题会议研究。 二季度:密切跟踪掌握各区市及相关企业专项债券使用、到期债务兑付、新增融资以及相关风险情况,开展统计分析和风险监控,及时做好提示预警。 三季度:稳步化解存量债务。针对不同类型债务的具体情况,分类施策:对项目自身运营收入能够按时还本付息的,继续通过项目收入偿还;对项目自身运营收入不足以还本付息的,通过依法注入优质资产、加强经营管理、加大改革力度等措施,提高项目盈利能力,增强偿 | 一是开展全市全口径债务摸底统计,汇总统计2023年5月末各类债务余额及2023年到期债务情况。同时,分析研判相关问题风险,针对性提出措施建议,并提报政府专题会议研究。 二是完善债务监测机制,实行“日跟踪、周调度、月统计”。密切跟踪掌握各区市及重点管控企业专项债券使用、到期债务兑付、新增融资以及相关风险情况,开展统计分析和风险监控,及时做好提示预警。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