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财政局2023年度重点工作落实清单(1-3月)

发布日期:2023-04-10 16:13 来源: 威海市财政局


威海市财政局2023年度重点工作落实清单(1-3月)
序号目标任务牵头
单位
责任
单位
季度推进计划办理落实情况推进落实过程中的难点事项、问题梗阻或需提交市级层面研究解决事项及意见建议承办科室具体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95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挤出更多资金支持基层“三保”市财政局
    一季度:严控行政运行成本,2023年市直部门运转类支出同口径不超过2022年总量,五项经费原则上继续维持“零增长”。合理编制“三保”预算。
    二季度:严格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约束。
    三季度:加强“三保”运行监控,严格进行支出进度与序时进度比对,保障“三保”支出优先顺序。
    四季度:完成年度预算目标及全年“三保”支出计划。
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保障重点领域支出,截至目前“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培训费支出较上年同口径维持“零增长”。暂无  预算科 韩鹏 5199669
97完善惠企、助企政策体系,抓好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力度不减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  一季度:完善大抓经济扶持政策体系,出台“1+N”涉企扶持政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强化资金保障,将支持企业发展的资金作为重要保障事项,加大支持。严格落实收费基金目录清单公示制度,将所有现行的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考试考务费项目目录清单,通过市财政局官网进行公示,及时更新,确保目录清单内容完整、准确有效。加强各部门工作协同,通过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培训,结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解读,让纳税人充分了解税收政策,知悉税收政策的执行口径。
    二季度:积极对上争取,关注工业强县、十强产业等上级政策动向,为我市企业争取政策份额。督促部门尽快启动项目评审,加快资金拨付进程。及时公开公示收费基金政策文件,我市对中央、省出台的各项收费基金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及时在市财政局官网“非税收入管理”栏目公开,并及时通知各区市及各有关部门,确保收费基金政策及时贯彻落实到位。通过政策执行疑点筛查,加强内部税收政策落实监控,结合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加强优惠政策管理。建立政策辅导台账,定向推送优惠政策解读、开票申报要点等内容,开展精准“滴灌”式辅导。
    三季度: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资金争取9月底拨付到位。严格落实涉企收费动态监测机制,按照《威海市财政局关于建立涉企收费动态监测机制的通知》(威财办发〔2022〕1号)要求,设立涉企收费监测点40个、聘请涉企收费监察员16人、公布省市县三级涉企收费监测“直通车”电话,为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强小微、高新、研发费加计等重点税收优惠政策监控,组织开展风险应对,开展高新技术初审和复审企业涉税指标核实,让纳税人“精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综合分析纳税人申报、开票信息,筛选应享未享、不应享受已享受、错误申报疑点信息,逐条逐户开展核实、辅导、更正、退补税等工作,确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四季度:做好涉企政策资金的绩效跟踪和评价,掌握政策效果,提升政策效能。总结减税降费、涉企收费相关检查工作及落实情况。 组织开展高新技术初审和复审企业涉税指标核实;做好季度申报享受研发费加计政策落实。通过税收执法督察,进一步发现税收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督导问题整改。
涉企政策方面:根据市委市政府大抓经济的工作部署,出台支持企业扩张、财源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产业园区、拨投贷保、招商引资的等系列政策,完善涉企政策体系;会同商务部门,研究“商务发展扶持资金 管理办法”,确保资金规范高效实用;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关注企业发展难点问题,优化营商环境。
税收征管方面:加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宣传辅导。已完成5.06万户的企业汇缴申报。持续落实“六税两费”优惠政策。加强“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债权以物抵债”优惠政策宣传与辅导。持续抓好“小微企业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落实。宣传落实好“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政策、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0万以下免征增值税、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
降费方面:严格按照收费基金“动态化更新、常态化公示”的要求,将所有现行的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考试考务费项目目录清单,通过市财政局官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栏目及各区市政府网站进行公示,让企业和社会公众能够更加方便、清晰和及时地了解各项收费的政策内容和实施情况,提高政策的透明度。

工商贸易科 张佐君 5231326
98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加大财源经济培育力度市财政局、市税务局
一季度: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目标42亿元。
    二季度:二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目标37.9亿元。
    三季度: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目标30.7亿元。
    四季度:四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目标31.5亿元。
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量增质优”目标要求,狠抓以管促收和收入质量监控,着力提升税收监管水平,还牵头制定了《威海市关于加强税费共治、力促税费增长的若干措施》,提出了涉及大企业、外资企业、外贸企业、建设项目、零散税源、税收风险、非税收入等七个方面20条务实措施,积极构建税费共治大格局,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应有之力。一季度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6.5亿元,较目标增收4.5亿元。暂无税政科 贾兆军 5266009 
99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加强基层财政运行监控市财政局
    一季度:足额编制“三保”预算,做好年初预算执行,确保刚性必保支出足额执行到位。
    二季度:集中清理存量资金,对结转超过一年的财政资金,一律收回统筹使用。
    三季度:加强直达资金管理,强化基层“三保”运行监控,严格进行支出进度与序时进度比对,保障“三保”支出优先顺序。
    四季度:根据国家和省级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出台《关于深化市级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
坚持“三保”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依据现行政策规定的保障范围和标准,将压减、盘活资金优先用于满足“三保”支出需求。暂无  预算科 韩鹏 5199669
100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确保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市财政局
 第一季度:1.拟定2023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点。2.结合预算一体化系统,开展2023年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编报工作。
第二季度:1.开展2022年预算项目绩效评价工作;2.开展2023年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编报工作。3.开展2023年事前绩效评估工作。
第三季度:1.开展2023年预算项目中期绩效监控工作;2.开展2022年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工作。3.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工作。
第四季度:1.开展2023年预算项目末期绩效监控。2.开展2023年区市政府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工作。3.开展2024年预算项目绩效目标指导编报工作。
第一季度:1.完成2023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点拟定工作。2.结合预算一体化系统,完成对全市89个部门,共计810个项目绩效目标编报入库审核工作。暂无  预算绩效管理科
负责人:徐霏
联系方式:5216765
155加强各级政府债务管理,积极主动化解存量,从严从紧控制增量,坚决杜绝违规举债融资行为市财政局
    一季度:一是积极沟通,做好2022年度高质量发展政府债务管理考核指标对上争取工作;二是规范管理,做好2022年度区市高质量发展政府债务管理指标对下考核工作。
    二季度:着力优化债券配置,综合考虑各区市的项目储备、财力水平、债务风险、绩效结果等因素,科学制定债券分配方案,统筹满足区市项目建设和风险防控需要。
    三季度:统筹各类资金,稳步化解存量债务。
    四季度:加强政府债务考核力度,综合评价各区市债务风险水平,对债务风险超过警戒线的区市,及时给予风险提示。
   
一季度:一是经过积极争取,我市成功克服政府债务率高的劣势,政府债务管理指标考核成绩居全省前列;二是完成对区市政府债务管理指标考核工作。暂无市财政局政府债务管理科任明明5261699
156加大对国企和融资平台举债融资的管控力度,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一季度: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全口径债务摸底排查工作。
    二季度:密切跟踪掌握各区市及相关企业专项债券使用、到期债务兑付、新增融资以及相关风险情况,开展统计分析和风险监控,及时做好提示预警。
    三季度:统筹各类资金,稳步化解存量债务。
    四季度:加强政府债务考核力度,综合评价各区市债务风险水平,对债务风险超过警戒线的区市,及时给予风险提示。
   
一季度:一是组织开展全市全口径债务摸底统计,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措施建议;二是完善债务监测机制,按月调度区市到期债务,按季度统计债务余额。暂无市财政局政府债务管理科任明明5261699
157债务规模较大、风险较高的区市、开发区,要足额安排偿债资金,做好风险监控和研判预警,坚决避免出现债务违约等情形市财政局
    一季度:建立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密切跟踪掌握各区市及重点管控企业专项债券使用、到期债务兑付、新增融资以及相关风险情况,开展统计分析和风险监控,及时做好提示预警。
    二季度:引导各区市进一步压实举债融资和债务偿还主体责任,实行“借、用、管、还”一体化管理,在全面梳理到期债务的基础上,制定“一债一策”偿债方案,落实偿债资金,确保足额偿付。 
    三季度:强化债务分类管理,与国资、金融监管等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完善全口径债务管理机制,把好举债融资关口。引导各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满足基层“三保”
一季度:一是组织开展全市全口径债务摸底统计,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措施建议;二是完善债务监测机制,按月调度区市到期债务,按季度统计债务余额。暂无市财政局政府债务管理科任明明5261699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