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财政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181号提案的答复(关于统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设立威海市城市发展专项公益基金的建议) |
|
|
|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181号 提案的答复
潘登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统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设立威海市城市发展专项公益基金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目前基本情况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6.9亿元,增长5.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98.8亿元,增长4.8%,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5%。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方向,全市民生支出总额达到26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7%。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62元/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乡特困供养、孤儿集中和分散供养、计划生育死亡和伤残家庭特别扶助等政策标准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特殊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公共服务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至580元/年、79元/年,支持推出与基本医保衔接互补的首款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威你保”,提高居民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和最高限额,同时为特色专科发展、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等提供支持,不断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减轻就医负担。2022年,我市进一步提高民生政策保障标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953元和745元,城乡特困供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1286元和1035元,孤儿集中、分散供养和重点困境儿童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2338元、1815元和1694元,一、二级和三、四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70元和138元,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49元和140元。 2021年,我市慈善总会共募集慈善款物总值6675.94万元,支出6091.27万元,救助遇困群众1.93万人次。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募集爱心企业、单位捐款825万元,共募集善款1823.89万元,为开展救助活动提供有力支撑。2022年上半年,接收疫情捐赠款物1402.09万元,已支出1285.38万元。大病救助支出200万元,惠及154人;农民工“关爱行动”支出50万元,惠及428人;发放免费援助药品1405.09万元,惠及892人次;冠名慈善基金和定项救助支出631.35万元,惠及6394人次。 为进一步整合社会慈善资源,引导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慈善事业,壮大我市慈善资金规模和慈善救助实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威海市慈善总会慈善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威海市慈善总会降低慈善门槛,拓宽募捐渠道,面向全市设立企业(团体)、个人(家庭)冠名基金,为社会各界搭建新的爱心平台,目前在设冠名基金93个,基金额5031.81万元。组织开展慈善大病救助、血友病救助、困难大学生救助、“夕阳扶老”、冠名基金救助、支援协作、乡村振兴、河南特大洪水赈灾等活动,共计支出款物2807.67万元,惠及1.72万人次,举办捐赠接收发放仪式20多次。免费发放价值3283.6万元的中华慈善总会援助药品,惠及肿瘤患者2084人次。 根据《慈善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本法所称慈善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基于慈善目的,自愿、无偿赠与财产的活动。民政部门依法只可接收社会各界的自愿捐赠,不能统筹或强制捐款。根据国发〔2014〕62号、国发〔2015〕25号、国发〔2016〕34号、国市监反垄规〔2021〕2号规定,安排财政支出一般不得与企业缴纳的税收或非税收入挂钩。根据《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14〕62号)文件规定,统一税收政策制定权限。坚持税收法定原则,除依据专门税收法律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税政管理权限外,各地一律不得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二、下一步工作 (一)加强统筹谋划,稳定财政运行。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一是全力抓好收入组织工作,加强税源培育,涵养本地税源、吸引外地税源、管控重点税源、聚拢零星税源、深挖潜在税源,持续增强税源管控能力,为财税增收提供源头活水;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税收管理,堵塞征管漏洞、提高征管质效,实现经济发展与财税增收的良性互动,确保收入总量稳定增长,收入质量逐步改善。二是坚持精打细算、节用裕民,主动适应财政紧运行状态,把政府过紧日子作为长期坚持的方针,腾出资金保重点、保急需、办大事;强化预算执行约束,杜绝无预算、超预算支出;推动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深度融合,以绩效结果为依据,进一步压减、取消无效低效支出,提高财政支出的精准性、有效性;落实常态化资金直达机制,强化全流程跟踪监控,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确保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 (二)稳定民生发展,兜牢民生底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方向,聚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积极做好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相关工作,探索推进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增强社会保险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继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大力支持中医药综合改革实验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等,更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二是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救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启动实施孤困儿童助学金项目,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等九类困难群体救助标准。 (三)持续慈善救助,传递社会爱心。市级有关部门和省慈善总会、中华慈善总会等加强沟通,研究推进新的救助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和我市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激发企业社会爱心,鼓励企业认领“农村老年餐桌援助”项目,并积极参与今年9.10月份的“慈心一日捐”活动。在半年内,做好遇困大学生救助、老年人慰问、慈善大病救助、建筑业困难农民工“关爱行动”等,让慈善的种子在威海这片土地生根发芽,让慈善之花盛开在遇困群众的身边。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市政府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真诚希望您今后一如既往地监督、支持和关心政府工作,欢迎随时提出意见建议,以便我们及时改进政府工作,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争当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
威海市财政局 2022年7月20日
(联系人:于承恩 联系电话:5215379)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