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财政局2016年度工作计划 |
|
|
|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财政工作面临的整体发展环境依然较为复杂,所承担的改革发展任务仍然较为繁重,财政增收压力加大,财政支出刚性增长的趋势没有改观,财政收支矛盾呈加剧之势,必须积极应对、主动作为,进一步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努力保障全市财政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为全面完成好2016年的各项预算任务,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助推经济提质增效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环境的变化,更加有效地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加快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扩大科技投入规模,创新资金投入方式,继续大力支持前沿先导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支持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器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新增加对军民科技融合发展、技术市场体系建设等的扶持,支持实施大数据科技行动计划和“千帆”计划。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支持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创业能力培训和发放创业补贴、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等措施,营造良好创业创新生态环境。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市场开拓和外经贸发展资金规模,支持企业参加重点展销活动、开展网上营销、创建出口名牌等,增强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加快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对中韩经济合作相关产业和企业给予重点支持,推进中韩自贸区经贸交流中心建设,扎实做好离境退税的实施工作。落实好各项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二、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提升扶持发展成效 抓好政府引导基金运作,在推动现有各项基金及早发挥作用的同时,继续加大资金注入力度,按照产业基金专业化的思路,设立健康产业发展基金、海洋发展基金、工业4.0投资基金等,形成对我市发展更加有力的支持。关注当前企业融资难题,加大上市融资奖励力度,对发行债券或票据给予贴息补助,提高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重;利用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保费补贴、财政奖补、“过桥贷款”等方式,充分调动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积极发挥国有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等平台的作用,为我市企业提供更加有力的融资保障。 三、加大支农惠农投入,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支持新品种、新技术研发,通过奖补方式支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园建设和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按每村30万元的标准对130个省定贫困村进行扶持。加快构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整合资源设立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加大对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扶持力度。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对原来未列入规划但群众有较强意愿的157个村实施整治,惠及9.3万人,同时大力支持农村规模化供水、农村改厕等工作开展,按照村均7万元的标准安排村级组织运转经费。 四、创新投融资机制,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 完善财政与金融、财政与企业、政府与社会合作机制,放大财政的杠杆撬动作用,为我市“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保障。大力支持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市档案中心、五渚河山体公园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把握机遇,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的项目对接,积极争取政策性贷款支持我市棚户区改造、农村路网建设、市中职学校和威海一中新校区建设等工作开展。加快推广应用PPP模式,加大项目推介力度,采取股权投资、贴息补助等方式,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发展。打造便民交通体系,支持购置140辆新能源公交车和公交线路拓展、候车亭改造,支持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开展。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支持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项目建设,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 五、落实民生保障政策,积极改善群众生活 立足于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等政策的补助标准,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实行一次性救助。落实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积极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强化对农村急救站的建设运行保障,启动实施新生儿串联质谱疾病筛查、孕妇超声产前诊断等妇幼保健项目。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设立奖补资金支持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补充建设城区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按照生均11000元标准建立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支持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二期工程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教育重点工程建设。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对养老机构新增床位、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给予补助,为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定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积极保障食品安全管理“双城联创”工作开展,推进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和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大力支持生态环保建设,支持燃煤电厂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和烧烤油烟设施改造,抓好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落实,优化我市生态环境。 六、加快财税改革步伐,提高依法、科学理财水平 健全税收保障工作机制,搭建全市统一的综合涉税信息管理应用平台,强化涉税信息共享,加强重点税源挖潜增收力度,着力推进税式支出管理试点工作。根据国家统一部署,适时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认真贯彻消费税、资源税等税费改革措施,密切关注省对下过渡期收入划分办法和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指导意见,做好我市政策调整、实施工作。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做好预决算信息、政府采购信息和财政专项资金信息公开工作;继续大力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进一步将政府住房基金、无线电频率占用费等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增强政府预算统筹调控能力;加强公务卡使用管理,通过控制现金支出总额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公务卡使用率。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不断优化债务结构,有效防范财政风险。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检查、政府采购政策执行情况检查等,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