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4年威海市和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5年威海市和市级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5-06-30 17:0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财政局 字号:[ ]

关于2014年威海市和市级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5年威海市和市级

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5年2月5日在威海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威海市财政局局长 李文基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提交2014年威海市和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5年威海市和市级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做好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定健康发展,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07924万元,完成预算的100.09%,增长1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地方政府债券收入、各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上年结余收入等929754万元,收入共计3137678万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05973万元,完成预算的110.02%,同比增长9.9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解省级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等329736万元,支出共计3135709万元。收支相抵,累计净结余1969万元,当年净结余56万元。

  2.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560万元,完成预算的67.66%,下降19.93%(主要是根据上级要求,清理规范非税收入,压减涉企收费)。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地方政府债券收入、各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各区市上解收入及上年结余收入等596447万元,收入共计627007万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5564万元,完成预算的105.92%,同比增长10.35%。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解省级支出、补助各区市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等111045万元,支出共计626609万元。收支相抵,累计净结余398万元,当年净结余20万元。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主要支出完成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8838万元,完成预算的112.06%,同比增长10.24%。

  ——公共安全支出49212万元,完成预算的123.75%,同比增长37.07%。

  ­——教育支出55468万元,完成预算的100.16%,同比增长18.54%。

  ——科学技术支出21860万元,完成预算的109.73%,同比增长25.97%。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0678万元,完成预算的101.24%,同比增长8.78%。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479万元,完成预算的102.56%,同比增长7.61%。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7081万元,完成预算的99.85%,同比增长23.52%。

  ——节能环保支出40376万元,完成预算的97.35%,同比下降9.34%。

  ——城乡社区支出105521万元,完成预算的121.52%,同比增长13.67%。

  ——农林水支出23373万元,完成预算的100.19%,同比增长10.59%。

  ——交通运输支出52439万元,完成预算的128.62%,同比增长7.25%。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468199万元,完成预算的161.39%,增长40.58%。基金预算收入,加上级转移支付补助及上年结余收入等174369万元,收入共计2642568万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506483万元,完成预算的154.67%,增长39.67%。基金预算支出,加上解省级支出12186万元,支出共计251866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123899万元。

  2.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81472万元,完成预算的122.89%,增长11.2%。基金预算收入,加上级转移支付补助、下级上解及上年结余收入等113767万元,收入共计795239万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66103万元,完成预算的191.92%,增长275.83%。基金预算支出,加上解省级支出及补助下级支出324823万元,支出共计690926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104313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46119万元,完成预算的149.96%,增长46.27%。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加上年结余收入623万元,收入共计46742万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6420万元,完成预算的115.99%,增长17.83%。收支相抵,年终结转10322万元。

  2.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42957万元,完成预算的155.56%,增长51.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加上年结余收入623万元,收入共计43580万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4108万元,完成预算的120.79%,增长22.74%。收支相抵,年终结转9472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113182万元(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下同),完成预算的104.59%,下降0.55%。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037213万元,完成预算的113.52%,增长20.9%。全市社会保险基金当年收支结余75969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829160万元。

  2.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26812万元,完成预算的98.84%,增长8.24%。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06276万元,完成预算的111.72%,增长20.64%。市级社会保险基金当年收支结余20536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46824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类预算执行数据是初步汇总数, 2014年财政决算编制完成后,部分数据还会有所变化,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五)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2014年,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0343万元,完成预算的95.78%,增长9.77%。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地方政府债券收入、各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上年结余收入等54038万元,收入共计264381万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8665万元,完成预算的114.34%,增长3.33%。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解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等125678万元,支出共计 264343万元。收支相抵,累计净结余38万元。

  2014年,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7827万元,完成预算的100.08%,增长14.69%。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地方政府债券收入、各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上年结余收入等56083万元,收入共计263910万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2112万元,完成预算的131.19%,增长13.81%。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解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等121726万元,支出共计263838万元。收支相抵,累计净结余72万元。

  2014年,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069万元,完成预算的109.96%,增长26.01%。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地方政府债券收入、各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上年结余收入等27576万元,收入共计77645万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216万元,完成预算的119.17%,增长22.16%。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解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等10329万元,支出共计77545万元。收支相抵,累计净结余100万元。

  (六)落实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推进财政改革管理情况。

  为全面落实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任务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促进转型升级,保障民计民生,推进改革创新,为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和财力保障。

  1.发挥调控职能,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转变财政扶持思路,集中资金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进我市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企业成长。一是加大对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市级设立了重大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对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等11个重点项目给予扶持;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先导资金,采取“拨改投”的方式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设立了科技孵化器扶持发展资金,支持了孵化器创办、科技人才到孵化器创业等20个项目。支持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威海海洋研究院等创新、研发平台建设,扶持13个产学研合作创新重点项目,支持从高校、科研院所选聘专家指导相关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二是着力引导、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对重点纳税企业、产业集群龙头骨干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建立分层次政策扶持体系。落实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扶持政策,为38个重点技改项目提供贴息补助。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重点支持了健康与养老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领域的57个项目建设。通过出口信用保险贴息、国内外市场开拓补贴等政策工具,引导企业规避出口风险,加快“走出去”步伐,促进出口结构优化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三是支持金融创新和企业融资。市、区设立了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通过“银、政、企”三方合作,带动银行加大信贷投放,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门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总结科技支行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资金规模,完善贷款政策,放宽贷款条件,全年贷款余额达到5亿元,有力支持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完善金融发展扶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加强对“三农”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筹建成立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将既有资产和资源盘活转化为资本,运用股权经营、贸易融资、产业基金等金融工具和资本杠杆支持我市经济发展。

  2.办好惠民实事,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坚持民生优先导向,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维护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一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小学、初中及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并全部实现城乡统筹。按照高中每生每年600元和中等职业学校每生每年2800元—4500元的标准建立了生均公用经费保障制度,促进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新开工项目76个。支持二中综合楼、教育实验幼儿园扩建等教育重点工程建设,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支持全市完成41所学校塑胶运动场地改造建设,发展新模式校车127辆,实现了农村中小学校车服务的全覆盖。二是保障特殊群体生活。提高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金、优抚对象生活补助金的财政补助标准,为80—99周岁的低保老人发放高龄津贴,为城乡生活不能自理的经济困难老人和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完善残疾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补贴政策,不同群体的生活都得到了有效保障。三是支持创业就业工作开展。落实创业就业促进政策,发放场地租赁补贴、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等创业就业补贴,为首席技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发放补助,鼓励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和引进博士后,支持开展多层次劳动技能培训,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成果。进一步增加小额担保贷款基金规模,建立贴息保障机制,发放贷款2.3亿元,扶持2336人自主创业。四是改善居民就医环境。实现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并轨,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30元,研究出台了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孤残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政策。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35元,支持为所有城乡居民提供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11大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安排资金建成218所标准化村卫生室,保障农村医疗急救站运营,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妇女儿童健康保障,为新生儿、孕产妇、农村妇女等提供多项免费筛查服务。五是丰富居民文体生活。支持加快图书馆集群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完善50个社区图书室,新购置3辆流动图书车。落实好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政策,支持举办送戏下乡和广场演艺活动,保障会议中心大剧院提供75场高层次演出。在鼓励开展全民健身体育活动的同时,支持成功举办国际长距离铁人三项世界锦标赛、仁川亚运会威海站火炬传递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城市品牌形象。

  3.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是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万亩、除涝面积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支持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水利工程建设。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新增花生、公益林等5个险种,为农业、渔业生产提供24.4亿元的风险保障。积极扶持高效农业发展,提升苹果、海参等优势产业发展水平,推进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抓好各项惠农补贴政策落实,兑付补贴资金2.2亿元,并通过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本通”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按照村均5万元的标准,建立起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二是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支持城市道路、污水管网等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S301省道部分路段改建等政府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加大资金投入,并通过资产注入、政策扶持等方式提高城投、水投等公司运营能力,加快推进东部滨海新城开发建设。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智能交通、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市民网等项目投入运营。三是加强城乡环境建设。组织完成了255个重点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按照村均1万元的标准,建立起长效管护机制。继续支持开展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完成了20个旧生活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支持采购290辆节能环保公交车及配套设施建设。及时兑付补贴资金,加快推进黄标车提前淘汰,全市累计提前淘汰黄标车7148辆,淘汰总量居全省前列。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和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支持热电企业脱硫脱硝设施建设、除尘设备改造及香水河、张村河等水域环境综合治理。

  4.深化财税改革,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密切关注上级改革动向,积极转变财政职能,加快建立现代预算管理制度。一是稳步推进营改增试点。将铁路运输、邮政和电信企业纳入试点范围,全市营改增纳税人达到7250户,减轻企业税负4亿多元,有力促进了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二是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市级不仅公开了75个部门的部门预算和61个部门的决算,并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提交人大审议,市级及5个区市完成了“三公”经费预算公开。三是扎实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出台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施办法》,将6大类58款326项服务纳入到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并在社区居家养老、安全生产检查、法律咨询等领域开展试点。四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积极开展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全面完成市直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工作。进一步推动公务卡制度改革,市级公务卡改革单位达到270多家,发卡3700多张,刷卡金额达到3169万元。五是严格财政支出管理。认真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及时出台公务接待以及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全市“三公”经费支出较上年下降26.5%。六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探索转变监管方式,拟定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意见,推动威海港战略重组、民航经营体制改革等工作开展。七是切实规范财经秩序。发挥好财政监督职能,组织开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检查等专项检查,确保财政资金管理科学、运行规范。

  各位代表,2014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同时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受复杂外部环境及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难度依然较大;经济社会重点事业发展对财政资金的需求较大,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财政扶持范围、方式还需进一步优化;政府全口径预算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本预算的统筹安排机制需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部分资金使用绩效不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通过转变职能、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严格管理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5年预算草案

  (一)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财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种种变化,财政运行既面临改革红利逐步释放,经济结构调整效果逐步显现等有利条件,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减收增支因素较多的不利因素,财政收支矛盾仍将十分尖锐,必须加倍努力、积极应对,保证财政经济的平稳运行。

  根据面临的财政经济形势和预算法要求,2015年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转变财政职能,着力支持转方式、调结构、经济转型升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预算统筹力度,切实推进预决算公开;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强财政监督,规范财经秩序,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定健康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提供有力保障。

  (二)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安排。

  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2428716万元,增长10%。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810175万元(含部分上级补助安排的支出),增长0.14%(按上级规定,上级补助支出按上年实际执行数的70%预计)。

  (三)市级预算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安排。

  2015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34563万元(分科目安排情况见附表),增长1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各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各区市上解收入等528437万元,市级可统筹使用的财力为563000万元。市级当年财力安排的支出为563000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07828万元(主要包括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经费、正常运转经费、行政事业性专项),占36.9%;项目支出347172万元,占61.7%;总预备费8000万元,占1.4%。

  主要项目支出安排如下:

  ──支持“三农”发展方面,共安排20256万元。主要包括:安排11380万元,用于农村土地流转、土地确权、产权改革、精准扶贫、农林水畜牧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动物疫病防控、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森林防火设备和物资购置、农机购置补贴、气象设施维护与人工影响天气等;泊于水库建设2500万元;农村规模化供水2000万元;中小河流治理配套资金1296万元;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1780万元;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检测1300万元。

  ──支持创新驱动和转方式调结构方面,共安排65976万元。主要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先导资金、科技孵化器扶持发展资金等科技支出13436万元;支持重点企业创新发展专项资金12500万元;威海港重组10000万元;公交发展专项补助7500万元;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支出4000万元;服务业发展引导及支持金融业、保险业、会展业、旅游业等服务业发展支出3210万元;国内外招商、国际市场开拓、企业服务外包等支出329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3000万元;机器人体验中心建设资金150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1300万元;蓝色经济区建设专项资金1100万元;营改增过渡性扶持资金1000万元;支持企业上市融资、企业品牌创建、企业标准化及市长质量奖920万元。

  ──支持教育发展方面,共安排43997万元。主要包括:市直中职学校新校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二期工程、新一中、二中综合楼、校舍安全加固工程、学校塑胶跑道和学生运动场所建设等32493万元;市直中职、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4790万元;大学共建1200万元;市直高校、高中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信用贷款风险补偿871万元;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补助741万元;学校教师、营养师培训510万元;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生杂费364万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工程奖补资金350万元;市直学校聘用保安经费320万元;市级特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补助230万元;中小学体卫艺专项经费160万元。

  ──支持社会保障、就业方面,共安排26220万元。主要包括:居民基本医疗保险8538万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260万元;养老服务业发展补助2207万元;企业军转干部补助1208万元;农村五保户供养1065万元;城市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经费补助1058万元;创业补贴、技能提升培训补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专项经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小微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等939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85万元。

  ──支持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方面,共安排12806万元。主要包括: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及一次性临时救助、城镇部分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补助等5159万元;扶持中医发展、传染病防治、医疗设备购置等5208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药物补助1499万元;农村医疗急救站补助480万元;婚前、孕前、产前查体及新生儿疾病筛查、农村妇女“两癌”筛查460万元。

  ──支持文化、体育、公共安全方面,共安排18838万元。主要包括:群众文化活动及公益性演出补助、图书馆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等宣传文化支出3190万元。国际长距离铁人三项世界锦标赛、全国帆船锦标赛、承办全省老年运动会单项比赛等985万元。消防设备购置、执法业务用房建设、执法装备购置、110指挥中心运行等公共安全支出14663万元。

  ──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方面,共安排56969万元。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编制及基础设施建设、威海档案馆建设、经区污水厂扩建搬迁配套泵站及管网工程、污水处理BOT补贴、垃圾处理BOT补贴、公共场馆维修维护费、公园养护管理费、路灯运行维护费等。

  2015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市级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563万元,加各项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补助、各区市上解收入及上年结余收入等612890万元,收入共计647453万元;市级当年财力安排支出563000万元,加省级专款支出、上解支出等84453万元,支出共计647453万元。收支相抵,预算安排是平衡的。在上述支出中,按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列市本级的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9667万元(分科目安排情况见附表),增长14.37%。

  2.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

  2015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512090万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加上年结余收入及上级补助收入等113734万元,收入共计625824万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55381万元,加补助下级支出及上解省级支出等370443万元,支出共计625824万元。收支相抵,预算安排是平衡的。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

  2015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30781万元,加上年结余收入9472万元,收入共计40253万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40253万元。收支相抵,预算安排是平衡的。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

  2015年,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60955万元,加上年结余收入346824万元,收入共计607779万元。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27509万元。收支相抵,结余380270万元。

  根据预算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在本草案经本次大会审议批准前,截至1月31日,市级安排支出6815万元,主要是参照上年同期预算支出数额必须支付的本年度市级部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四)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收支安排。

  2015年,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238738万元,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113507万元,下降18.14%(具体情况见《关于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2014年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收支(草案)的报告》)。

  2015年,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235885万元,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122976万元,下降13.47%(具体情况见《关于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14年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收支(草案)的报告》)。

  2015年,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56828万元,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62363万元,下降7.22%(具体情况见《关于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2014年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收支(草案)的报告》)。

  三、确保完成预算任务的工作措施

  为全面完成好2015年的各项预算任务,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转变财政扶持经济发展方式。

  根据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在支持经济发展资金安排上逐步变“无偿投入”为“有偿使用”,变“直接补助”为“间接引导”,加快建立市场化的项目发现机制、竞争性的资金分配机制、股权化的财政投资机制、杠杆化的调控引导机制。对科技创新、金融发展、人才工作等方面的资金进行清理整合,进一步转变分配方式、调整扶持方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除科技成果转化先导资金全部采取“拨改投”方式运作外,对科技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重大科技计划、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及节能减排、服务业发展、蓝色经济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等10个专项资金,按30%的比例实施“拨改投”。集中部分专项资金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支持设立威海市战略性优势产业及新兴产业发展母基金,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带动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以产业基金、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及发展潜力大的新兴科技型企业发展。

  (二)着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营造良好创新环境,重点加大对公共研发平台、科技孵化平台、综合服务平台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创新创造更好的条件。继续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科技支行试点政策,增加科技支行试点数量,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资金增加60%;支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融资平台建设,通过融资担保、小额贷款、贸易融资等方式,拓宽我市企业融资渠道。大力扶持创业就业,落实好各项创业就业补贴政策,提高创业就业者劳动技能水平,支持提升创业孵化平台功能,降低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担保门槛。全面落实国家定向减税和清费立税各项要求,认真执行国务院、省政府取消、停征、免征5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我市暂停征收4项涉企收费的政策,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促进公平竞争。

  (三)积极推动市域一体化发展。

  强化重点区域带动,集中资金全力突破东部滨海新城,支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保障市直中职学校新校区、威海档案馆、泊于水库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加大对下补助力度,推进文登区同城发展,促进南海新区提升集聚发展能力,助推乳山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资金,加快环山快速路等道路工程、市区综合交通枢纽等公用设施以及图书馆等公益场馆建设,不断增强城市载体功能。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启动实施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积极推进建制镇示范试点和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进一步提高村级组织运转财政经费保障水平;继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支持购置更新280辆新能源公交车,做好39个旧生活区和231个重点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把握好国家政策机遇,争取并用好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做好棚户区改造贷款额度争取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的基础设施融资方式,加快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为我市城镇化建设和重点区域开发提供可靠保障。

  (四)大力支持民生事业发展。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实到位。根据改善群众生活、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妇女“两癌”筛查补助以及小学、初中、高中生均公用经费等政策的补助标准,给予残疾幼儿和中小学残疾学生交通费、特殊学习用品和生活费补助,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大力支持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保障性住房投入政策,积极推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健全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推进涉农资金和涉水涉地资金整合试点,大力推动精准扶贫。根据上级改革部署,积极制定办法、筹措资金,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支持在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进一步提高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补贴。

  (五)加快推进财税改革。

  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全面推行预决算公开,加大公开力度、细化公开内容,市县两级政府、部门和“三公”经费预决算都要面向社会公开。将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实施政府收支全口径管理,加大四本预算统筹力度,构建政府财力综合运筹机制。严格履行预算编制、执行、调整程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深化国库管理改革,推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继续向乡镇拓展,推进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密切关注中央、省税收制度和财政体制改革动向,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改革推进过程中维护好我市利益。认真做好营改增扩围工作。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将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健全完善债务审批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确保借、用、管、还各个环节管理的严格规范。

  (六)进一步强化财政管理。

  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财政新趋势,增强财政治理能力,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坚持科学组织收入、依法加强征管,加大科技治税、综合治税力度,构建税收征管综合治理机制,挖掘增收潜力。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长效机制,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开支,确保将厉行节约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完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健全通用资产配置标准。着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资金拨付效率。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努力培育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强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健全内控制度,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

  各位代表,今年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重大而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决议,自觉接受市人大、政协的指导和监督,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快推进财政改革发展,完成好各项财政预算任务,为建设好现代化幸福威海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2015年财政人代会报告附表

 

        2015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细化表


2015年市本级社保基金预算总表.xlsx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